突出中心,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强调,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中,集团的身影格外醒目。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集团在高质量发展上呈现出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亿元,主要指标创近10年来同期最好水平;上半年,持续保持良好形势,顺利实现“双过半”;三季度以来,面对持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实现稳健发展。截至10月底,集团营业收入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44%,创集团成立以来最好水平,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将超过亿元,同时煤焦、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产业将呈现全面盈利的良好局面。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得益于集团各单位准确把握“六个坚持”、大力践行“四个必须”,牢牢扭住全面提升质量效益这一中心任务的生动实践,倾注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聚焦中心,在思想上“破冰”,全面打好提升质量效益的“人民战争”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省委、省政府也将“质量效益实现新突破”作为今年国企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也多次强调,集团必须实现企业更强,让职工共享发展成果。对企业来说,强的标志,就是质量高、效益好。特别是国有企业,只有经济效益更好,才能更有力地担负起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职责,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作为省管企业骨干力量,集团始终高度重视质量效益的提升。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集团党委坚持“传承发展、守正创新”工作方针,提出“六个坚持”基本原则,把质量效益放在中心位置,而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正是集团立足发展新阶段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遵循。方向已明,但前行的道路上,还需全体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勠力同行,大力破除旧思想、旧观念,以思想上的“破冰”,助力行动上的“突围”。为此,集团大力弘扬“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鲜明导向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质量效益是干出来的、工资是劳动挣来的”价值理念,全力营造重质量、提效益的发展氛围。去年10月份,集团党委下发《关于开展“质量效益是中心”竞赛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单位用质量效益来检验企业发展成效,形成人人为“质量上台阶、效益争一流”作贡献的生动局面。今年年初,集团又深入开展了“质量效益是中心”暨首季“开门红”竞赛活动,并敲锣打鼓向首季“开门红”优胜单位祝捷。在以竞赛的方式,提升干部职工对质量效益重要性认识的同时,集团在考核管理和选人用人上大力强化实绩导向,激励担当作为。去年11月,集团印发关于经营绩效考核管理的规定(试行)的通知,明确指出要突出利润,注重效益,对参与考核的单位按照考核结果分为AA级、A级、B级、C级、D级5个级别,对获得AA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授予“卓越管理者”称号;对获得D级的,责令其党政主要负责人辞职或予以免职。此后,集团又下发《关于规范集团二级三级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工资分配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集团的意见》等一系列涉及薪酬管理、干部人事的管理制度文件,进一步完善干部推荐选拔方式,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大规模、高层次的竞赛和表彰活动,严格且导向明确的考核、任用机制,让所有基层单位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升质量效益这一中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在集团的指引下,各基层单位积极采用大讨论、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强考核、严问责等方法,进一步引导干部职工围绕提升质量效益献计献策、创新创效、出力出彩,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全面打响提升质量效益的“人民战争”。围绕中心,发挥顶层设计“导航仪”作用,让高质量转型发展路径更清晰思想统一犹如十指收拢,此后的出拳将更精准有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集团积极发挥顶层设计“导航仪”作用。今年3月份,集团出台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把发展的战略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效益上来,集中各种资源大力发展煤焦、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产业:——在煤焦产业上,要推动煤焦一体化发展,集中力量打造安全高效矿井,放大焦炭规模优势,提高焦化副产品精细化水平。——在尼龙化工产业上,要以“中国尼龙城”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世界一流的千亿级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PC项目建设步伐,带动氯碱产业提档升级。——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上,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高技术产品附加值,抢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制高点,迅速形成新的产业支撑。一个个蓝图,让高质量转型发展路径更清晰。今年以来,集团三大核心产业把质量效益提升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考量标准,不断向着高质量发展聚力、发力。以精煤战略为统领,煤焦产业从原煤生产入手,围绕多出煤、出好煤,使己组煤产量大幅提升;从加快煤焦化产业园建设步伐着手,加大电煤向焦煤转化力度,实现煤焦产业链深度对接,确保煤焦产品综合效益最大化。今年前10个月,集团煤焦产业实现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预计今年全年,集团精煤产量将突破万吨,再创历史新高。以“中国尼龙城”建设为抓手,尼龙化工产业高质量推进60万吨己内酰胺一体化项目、8万吨尼龙印染一期项目、4万吨尼龙66差异化工业丝项目等多个项目的建设工作,确保建成一个、见效一个。此外,尼龙化工产业紧扣市场脉搏,积极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差异化产品,并加强产业协同,实现产业链效益最大化。今年前11个月,尼龙化工产业累计实现利润3.4亿元。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瞄准高端市场,提升质量效益。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公司采用最新工艺,使光电转换效率达到行业量产的顶尖水平。截至10月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今年累计实现利润12亿元。项目是发展的载体,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引擎。瞄准质量效益的提升,今年,集团积极规划发展项目,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增长极。以年产40万吨聚碳酸酯(PC)项目及配套双酚A项目为例,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消化集团氯碱化工企业20万吨烧碱、15万吨液氯,减少液碱外运量60多万吨,不仅有效应对了氧化铝市场萎缩带来的冲击,还实现液氯变废为宝。目前,集团在建项目按照“快、好、省”的目标稳步推进,确保投产之日就是盈利之时。此外,智能化建设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减人增效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煤矿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集团推出了采掘智能化发展三年规划,并编制了煤矿智能化建设规划。目前,十矿已建成全省首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现了安全生产更有保障、质量效益全面提升的建设目标。得益于一系列有利于提质量、增效益的重大措施、重大项目的实施,集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煤焦、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产业的动力逐步释放。按照集团规划,经过3年到5年的努力,集团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利税超百亿元,挺进世界强。立足中心,以奋进的姿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指出,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是集团一直以来的坚持。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集团多种主导产品价格下调。在集团年中工作会上,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强调,必须进一步树牢“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鲜明导向,强化“管与不管大不一样,管得好与管得不好大不一样”的认识,对标先进企业,坚持眼睛向内抓管理、挖内潜,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实现由靠价格上涨赚钱向靠科学管理提效转变。秉承这样的理念,集团眼光向内,以“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战略定力,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集团要求各单位对标万华集团、枣矿集团等先进企业找差距、促提升。在对标过程中,各板块和基层单位瞄准质量效益,刀刃向内找准增效点,大力开展降本增效、管理增效、创新增效工作。立足降本增效,平煤股份全面推行全预算管理,坚持安全经济技术一体化思考,通过取消区队小仓库、加大物资回收复用力度等方式,使矿井盈利面持续扩大。着眼管理增效,朝川矿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打造“”管控模式,使职工工资全部通过工作量来决定,充分体现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质量效益是干出来的、工资是劳动挣来的”价值理念,一举从连年亏损到实现盈利。今年前11个月,该矿创造利润1.2亿元。紧抓创新提效,帘子布公司自主研发尼龙66工业丝高速四头纺技术,使尼龙66工业丝单锭生产效率提高3倍,用工减少20%,能耗下降15%,并积极开发数字信息系统和产品溯源质量追踪系统(电子标签)等,强化人财物要素优化配置,产供销关键环节管理提升。要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还必须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积极盘活闲置资产。为此,集团党委成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领导小组,并设立资金管理中心、资产清理整合办公室,出台了有关资金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风险防范工作措施。预计到年年底,集团通过资产清理整合可盘活资产30亿元以上。运营的提升离不开人员的精干高效。集团从优化员工队伍结构入手,扎实推进人力资源十年规划,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引进高端人才。今年,集团集中引进了55名“双一流”等高端院校优秀毕业生,其中绝大多数拥有研究生学历。此外,集团充分用好上市平台,提高资本运营层次和水平,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努力实现上市公司市值翻一番,使资本与实业双轮驱动力度更大、动力更强。在中国经济这片大海里,集团正以奋进的姿态,牢牢抓住质量效益这一中心,行稳致远、破浪前行。

来源:《中国平煤神马报》12月20日头版

编辑:史学威步媛李小龙

责编:樊志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baoa.com/mbzz/3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