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瑞雪映丹青中国古代冬景
展览名称:“瑞雪映丹青——中国古代冬景绘画特展” 展览时间:.01.20——.04.09 展览地点:辽宁省博物馆一层一号临展厅 隆冬时节的北方银装素裹、气象清幽,今天是腊月廿三——农历小年,值此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由辽宁省博物馆原创策划,携手沈阳故宫博物院、旅顺博物馆,联袂打造的“瑞雪映丹青——中国古代冬景绘画特展”于1月20日在辽博正式展出。展览以“雪景山水”、“岁寒三友”、“枯木寒禽”、“岁朝清供”四个单元为脉络,展现出冬景绘画中有关冬天的山川、花卉、禽鸟及节日等种种面貌,相信观众会在瑞雪映衬下的丹青世界中,体会其永恒的魅力和独特的风采。 开幕式现场 马宝杰馆长接受媒体采访 本次展览遴选自宋代至清代绘画精品80件,其中辽宁省博物馆47件,沈阳故宫博物院24件,旅顺博物馆9件。据悉,近一半作品首次亮相,数量之多堪称近年来之最。值得一提的是,有6件清宫散佚作品也在展出之列,相信一定会令观众大饱眼福。同时,为了更好地解读展览内容,策展人员注重展板和说明牌文字的详实性和通俗性,让普通观众也能看懂展览。 寒来暑往,四季更迭,各富情趣,自然界的万般变化都是画家模拟表现的对象。冬季的自然界江天暮雪,万物孤寂,画家通过细心体察,总结出冬天里许多共同特点,逐步形成雪景山水这一独特的山水画分支。自宋至清,擅长雪景山水的画家不胜枚举,他们的笔下山石雪覆,烟岚惨淡,令观者遐想。此外描绘傲霜挺立的岁寒三友——松竹梅,表现寒鸦枯木的花鸟画,烘托节日气氛的岁朝图和年画等几类绘画也与冬季密切相关,在绘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辽博馆藏绘画中,属于冬景绘画的作品数量较多,如南宋佚名的《寒鸦图》、南宋徐禹功《雪中梅竹图》等都是流传有绪的旷世巨制,明清如文徵明、董邦达赵之谦等名家也不乏佳作,而近现代将之继承发展的画家也名家林立。展览在诠释冬景绘画的理论发展、风格流变及绘制技巧的同时,可以让观众在情景交融之际感受到冬景绘画的独特魅力。 冬季到辽博来赏雪 冬日里,北方大地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辽博与您相约,在古画里共赏一场下了千年的大雪,约吗? 雪景是大自然的杰作,千姿百态,随物赋形,毫无人工雕饰痕迹,唐宋以前的画家中,如顾恺之、张僧繇、王维、荆浩等,都擅画雪景,但罕有作品传世。至宋代李成、范宽、郭熙皆擅绘雪景,并形成雪景山水画的一定规范,为后人所效法。明清以来,擅绘雪景者代不乏人,皆有独特风格。此次展出的雪景山水中,涵盖了自宋至清的历代名家巨制,或景色壮丽,或气象清幽,皆肃穆凝寒,令人心旷神怡,遐想连翩。 辽博馆藏的《小寒林图》以水墨兼少许淡彩作平远山水。前景为数株松树,挺拔苍劲,工致细微。左右陂陀被烟雾掩映,一派迷濛。远景有隐约可见的起伏山峦。本卷笔墨厚重,构图清新,画面给人以气象萧疏的严冬景象,如实反映了我国北方的自然景色。卷前及画心上部均有乾隆题字,卷后有清王铎跋,曾被《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小寒林图 五代—北宋李成(传) 绢本手卷 纵39.8厘米横72.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雪山觅句图 明文徵明 纸本立轴 纵厘米横83厘米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细数最受冬画青睐的top5 除了苍茫的雪景以外,“岁寒三友”松、竹、梅,以及枯木、寒禽均饱含着人们对冬季的爱慕之情,是古代冬景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虽然生活方式的变化令人们亲近自然的方式与古人迥异,但银装素裹的河山大川,经冬不衰的松竹梅等,依旧能够唤起人们对冬季的爱慕之情,而生活于北方冰天雪地中的人们则更加感同身受。冬季万木凋零,只有松竹颜色依旧,寒天百花失色,唯独梅花迎雪绽放,他们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对松竹梅的描绘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题之一,代不乏人,且精作纷呈。展出的岁寒三友作品中,虽风格不一,技巧各异,但都反映了画家们寄物抒情,借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独特追求。 寒气逼人的冬季使树叶尽落,而簌簌冷风中的寒禽也成为画家笔下的题材。本次展出的历代作品或为精巧工笔,或是挥洒写意,所绘寒禽或呈瑟瑟发抖的饥鸣冻馁之状,或神情安宁不为严寒所困,但都将寒禽那种不畏严寒的品德表达出来,都使萧瑟孤寂的画面平添生机。 雪中梅竹图 南宋徐禹功 绢本手卷 纵28厘米横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三友图 清邹一桂董邦达蒋溥 纸本立轴 纵厘米横89厘米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寒鸦图 南宋佚名 绢本手卷 纵28厘米横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岁朝图里年味浓 岁朝,也称“岁旦”,即阴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辽博赏岁朝图,品浓浓年味…… “岁朝图”是我国传统绘画题材,通常以静物画的面貌出现,通过画中物品的名称谐音、民俗寓意或历史掌故来表现一个美好的新年祝福。上自帝王公卿,下至布衣秀士,名家高手多有应景即兴之作,为春节平添不少喜庆气氛。 自宋代开始,岁朝图作为一个新的绘画主题兴起于宋代的皇宫之中,表现内容以冬日不易看到的花卉树木为主。到了明清,画家们将室内案头摆放的供观赏的盆景插画、奇石古玩等也纳入了岁朝图中,逐渐形成了岁朝清供的主题。这些作品大都为居室厅堂增添了生活情趣,成为文人画中最为雅俗共赏的品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年是农历丁酉鸡年,在展出的冬景画中,有三幅画有鸡形象的作品,生动写实的画作为漫漫冬日增添一抹灵气。快来辽博找一找它们的身影吧! 岁朝图 清王翚杨晋等八人合绘 绢本立轴 纵厘米横51厘米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岁朝清供图 清赵之谦 纸本立轴 纵.6厘米横69.6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锦雉图 明 佚名 绢本 立轴 纵99.8厘米 横92.9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策展人寄语 “瑞雪映丹青——中国古代冬景绘画特展”是省内三大馆,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旅顺博物馆继年三馆联袂推出“丹青之华---近现代十二家绘画大展”、年推出“横翠含丹——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旅顺博物馆藏仕女画展”后三馆精诚合作的又一力作,必将成为辽宁省区域性馆际合作展的一次成功实践。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辽博馆藏清宫散佚作品:北宋时期的《小寒林图》。它在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变化后,表面留下了一些不完整、甚至破损的痕迹,为了此次顺利展出,辽博工作人员在展前精心检测展厅环境、展柜湿度、温度,确保展出条件达标。《小寒林图》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时间没有和大家见面了,借此机会,可以让大家大饱眼福!南宋徐禹功的《雪中梅竹图》上一次是年北京奥约会期间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至今也有近十年的时间了。另外,辽博与沈阳故宫博物院、旅顺博物馆三家策展单位依据本次展览的主题,发掘了长期沉睡在库房中,在诸多大展中从未露面的精彩丹青作品,这也是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 我们希望“瑞雪映丹青——中国古代冬景绘画特展”能给观众带来冬日里意蕴深长的美。通过古代冬景画中所表达的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感受,体会美,发现美,感悟美。并且点燃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引发情感的共鸣。 另外,观展前,别忘了给自己充充电,建议大家在观展前查阅一些有关冬景绘画史的相关资料,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您的观展体验。 我们可以任性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何不潇洒的穿越千年共赏美景呢? 那么,辽博,我们不见不散。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baoa.com/mbyf/3681.html
- 上一篇文章: 关于征集以马宝全为首黑社会性质组织违法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