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白癜风危害 http://pf.39.net/bdfyy/bdfzj/150425/4614815.html 以下文章来源于“育儿经宝”,作者:晓孩妈妈 “现在是寒假,妈妈,我可以玩手机吗?”小静追着妈妈,一遍又一遍地问。 我妈被问烦了,就和手把手一起给了小静,想了想说:“那你答应我,你只能玩一会儿。” 小静拿着手机,盯着屏幕上的漫画,点点头回答,没有看她妈妈。 也是放假。对于孩子玩手机的要求,妈妈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晓晓的时候,喜欢小静,追着妈妈玩手机。 妈妈笑着回答:“妈妈带你去游乐园。你不是一直想玩。” 笑着,没想到我妈会回答,我高兴的跳了起来。 “有了妈妈的陪伴,我可以去游乐园了,比玩手机好多了。” 笑心里这样想。 孩子需要手机还是需要陪伴? 父母希望手机离孩子近一点,取代孩子的位置吗? 可能要看家长的回答了。 是的,父母的回答里有和孩子的关系!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教会孩子合理使用手机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手机是如何毁掉孩子的呢? .智能手机影响儿童健康。 智能手机伤害儿童视力,导致失明或伤害儿童颈椎,导致儿童颈椎变形的新闻并不少见。这些伤害是有形的,可以被视为相信。 此外,沉迷智能手机的儿童往往对运动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导致运动能力低下,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2.手机让孩子患上抑郁症。 有专家说,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喜欢呆在家里的人越多,患抑郁症的概率就越高,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比例也远高于普通孩子。 3.手机损伤脑神经。 儿童的生理结构和形态与成人不同。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电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危害远远大于成人。过度接触电磁辐射会对儿童的健康和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 4.手机耽误孩子学习。 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快的信息,对知识学习感到嘈杂和枯燥,学习成绩下降。被指控后,他们需要在手机网络中寻找慰藉。经过恶性循环,孩子逐渐失去求知欲,变得厌学。 整天沉迷在手机的世界里,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必然下降。 5.容易导致睡眠障碍。 众所周知,儿童频繁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视力下降。但更可怕的是,它会导致睡眠问题。 美国加州的一家卫生机构做了一项调查。手机灯光对孩子睡眠的影响与日常照明相比,把十个孩子放在两个房间里。一家的孩子看完电视就睡觉,花了28分钟。入睡;在另一个房间玩智能手机的孩子一般在39分钟后入睡。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应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3岁:尽量不要让孩子碰手机 孩子的视网膜要到2岁才能发育好,在此之前要尽量少接触手机电子产品。 儿童在2、3岁时接触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电视)越多,在7、8岁时就越容易出现注意力障碍(如ADHD)。 建议: 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父母手机中拒绝下载任何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2.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很多父母为了保持孩子干净,偶尔会把孩子留给手机游戏“照顾”。 但是3-6岁的孩子还小,缺乏自制力。一旦接触到游戏,就极度沉迷。 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适当的接触手机,比如让孩子知道手机可以打电话、和人聊天、视频等基本用途,但是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建议: 父母家人手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与孩子共读儿童绘本。(绘本的颜色和故事性,对孩子吸引力也比较大,只要孩子爱上阅读,基本不会想着要玩手机了。)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3.7-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进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孩子叛逆期。 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得固执又脾气暴躁,有时讲起来道理来,怼得爸妈都无语。 面对沉迷手机的孩子,很多家长经常利用家长的身份强迫他们(我说不玩就不玩/再玩就没饭吃/再玩就打你);二、以亲子关系相威胁(再玩会被抛弃/再玩会被嫌弃)。 这两种方法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建议: 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为责罚手段。 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游戏”。允许孩子出现顶嘴、哭闹等不满情绪。 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 4.2-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有一定的自控和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应坚持适当干预、合理利用。直接没收,愤怒地责骂,甚至痛打一顿,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伤害孩子,但也可以帮助他们。关键在于怎么用。 建议: 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baoa.com/mbpz/7705.html
- 上一篇文章: 传统武术坏人多媒体惹不起真正的流氓
- 下一篇文章: 小马宝莉第二季25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