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倪游北京之故宫下集含珍宝馆
亲爱的朋友们:又见面了哈^^ 上集我们介绍了故宫外廷部分的建筑宫殿以及钟表展。今天我们接着故宫的下集哈,这集我们即将要前往的是内廷的:九龙壁、皇极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以及珍宝馆。话不多说,马上开始我们今天的精彩内容吧^^ 时间:年7月 地点:北京故宫(下集) 书接上文。看完钟表馆后,我们按照指示牌上的引导准备接着参观一下珍宝馆,毕竟奇珍异宝还是很诱惑人的哈^^注意啦:下面这个指标牌上的很多地方我们都没有时间去了,因为我们走了另外一条主通道。所以说呀,北京故宫太大了,如果想全部看完,即使走马观花,也非得安排个两天才行。 去珍宝馆首先得通过一个“锡庆门”。 过了锡庆门之后首先看到的是“九龙壁”。据了解:这个壁全长有29.4米,高3.5米,厚有0.45米,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是清乾隆年间(年)改建宁寿宫时建造。这里的九龙壁与山西大同九龙壁、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合称“中国三大九龙壁”。 因为人太多,没有办法拍清爽,因此小编只能拍成单个的龙给大家欣赏一下哈。 样子还挺萌的,是不是有种龙被封印住了的感觉^^ 珍宝展在“皇极殿”,而皇极殿是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因此去皇极殿还需要通过一个宁寿门。宁寿门很花,果然后廷就是不一样哈^^ 皇极殿到了 珍宝馆就设在宁寿宫区皇极殿东西庑(庑估计很多人不认识,它是指古代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屋子)。这里的珍宝主要是清宫遗留的有关朝廷政务、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的用品和器具,这些大多都材质名贵、制作工艺精湛。这次展览分为6个单元,依次是:赏玩珍品、帝后饰品、日用器具、礼制文物、陈设器物、佛教文物,共展出文物件(套)。这里我们就分享一些给大家欣赏哈^^ 点翠嵌珍珠宝石金龙凤冠 这是明万历(--)制造的。 这是清(-年)期间制造的。 这是清(-年)期间制造的。 这是清(-年)期间制造的 这是清(-年)期间制造的。 这是清(-年)期间制造的。 这是清(-年)期间制造的。 这是清(-年)期间制造的。 这是清(-)年期间制造的。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朝珠哈:服制规定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者许佩朝珠。妇女受封五品以上者同。制作朝珠的材料有东珠、青金石、蜜蜡、珊瑚、绿松石等,视身份、等级和场合不同而使用不同材质的朝珠。 这是清乾隆(-年)期间制造的。 这是清乾隆(-年)期间制造的。 这是清乾隆(-年)期间制造的。 这两样都是在清(-年)期间制造的,左边两个是翠雕花碟纹叶式佩。右边这个是金累丝点翠嵌珍珠香囊。标题写不下了,取其中一个写了。 这是清(-年)期间制造的。 这是清(-年)期间制造的,重克拉。 这是清乾隆(-年)期间制造。 这是清同治十三年()制造 这是清同治十一年(年)制造的。 这是清乾隆(-年)制造的。 这是清雍正(-年)制造的。 这是清(-年)期间制造的。 这是清乾隆(--年)制造的。天球仪球面嵌珍珠为星,计颗,标有星名,刻阴线相联,以示星座。阴刻紫微垣、天市垣和太微垣。围绕球体装有赤道环和地平环,北极处有时辰盘。支架为九龙环绕而成,底座嵌珐琅,底心为罗盘(指南针)。天球仪又称“浑天仪”或“天体仪”,是测量天体运行的仪器。此器为造办处用黄金制成的模型,用料珍贵,制作精细,独一无二。 这是清崇德(-)年间制作的。 这是清乾隆(-年)期间制造的。 这是清乾隆(-年)期间制造的。 藏族僧俗为了随时随地礼佛,往往随身携带小型佛龛,内供一尊或若干尊小佛像,俗称“佛窝”。当地的佛窝一般以铜成造,清代宫廷则多以金银为材料,嵌松石、珊瑚、青金石等,显得更为华贵。 这是清乾隆(-年)期间制造的。 七珍又叫“七政宝”,属于佛前礼器。原为古印度神话中转轮王福力所生之宝。一为轮宝,降伏四方恶魔;二为白象宝,佛以形象教人;三为绀马宝,驱驰四方,跋涉生死大海;四为神珠宝,净浊水;五为玉女宝,为转轮王之供养;六为主藏臣宝,掌宝藏;七为将军宝,是转轮王的护法神。 以下是七珍单独放送,方便有想细看的朋友。 八宝又叫“八吉祥”,属于佛前供器,是转轮王的八件宝物。一为法轮,象征佛法永不停息;二为法螺,象征法音传遍四方;三为宝伞,象征张弛自如,广被众生;四为白盖,象征降伏烦恼,得到解脱;五为莲花,象征至清至洁,免于不净;六为宝罐,象征福智圆满,毫无缺漏;七为金鱼,象征活泼健康,慧眼常开;八为盘肠,象征回环贯通,没有障碍。 以下是八宝单独放送,方便想细看的朋友。 坛城用梵文音译为“曼陀罗”或“曼达”、“满达”。据佛经记载,印度密教修法时,为防止外道魔众侵入,在修法处划定界线或修建土坛,并在上面设置诸佛像,表示诸佛聚焦或轮圆具足。后来,修法时设置的坛和划定的界线被称为“坛城” 最后我们欣赏一下这个塔的细节 珍宝馆就介绍到这里了。在宁寿宫千万别忘记去看一下常设在这里的石鼓文博物馆。 在宁寿宫区石鼓馆中央一排展柜中,安放着10块石鼓文,因其形状若鼓而得名。据金石学家唐兰先生考证,石鼓文的刻凿时代为秦献公十一年(公元前年)。 石鼓文是十首一组的组诗,计七百一十八字。石上所刻文字堪称篆书之祖。它以四言古诗的形式,记述了秦国君主狩猎活动,其意在刻石表功,托物传远。 唐代文学家韩愈还曾诗作《石鼓歌》。他从石鼓的起源到论述它的价值,其创作目的是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 宁寿宫整体的装饰极近奢华,皇极殿内的珍宝也是让人大开眼界,最后让我们竖个大拇指点个赞吧^^ 随处逛逛后,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准备返回中轴线去游览。有的朋友估计已经被绕晕了,哈哈,我放张图,这张图在你租用的讲解器上就有,我把今天的游览线路标上了箭头,方便大家查看哈^^ 清楚之后,接下来我们要去的是乾清宫。 还是老规矩哈,去乾清宫首先要过乾清门。 到了乾清宫内,最值得一看的就是“正大光明”的牌匾啦,多少小说、电视剧提到过的地方呀^^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代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清顺治、康熙也在此居住。雍正以后,密建皇储的建储匣存放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康熙、乾隆两朝这里也曾举行过千叟宴。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乾清宫游览之后,接着我们要去的是“交泰殿”。 去交泰殿需要过一个通道 通道过后,往下还能瞧见太监们的居所,果然低人一等哈。 交泰殿内有“无为”牌匾。无为两个字是康熙爷御笔提的。 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世祖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交泰殿的左侧还设有自鸣钟,而右侧则放置了一座“铜壶滴漏”。乾隆十三年(年),乾隆皇帝还把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存放在了这里。 交泰殿下方有个空间还设立了游客专区,大家可以在这里歇歇脚。 游览完交泰殿,接下来去的是“坤宁宫”。 坤宁宫的颜色相对朴素一些,地砖也被踩得坑坑洼洼的。 这里好多人会联想到是还珠格格里面那个坏蛋皇后的寝宫^^,估计蛮多人想进去瞧上一眼的,没成想门还被锁上了,结果探头探脑的就特别多^^ 坤宁宫是明代皇后的寝宫。坤宁宫与前面的乾清宫分别为传统意义上的帝、后寝宫,“乾清”、“坤宁”寓意天清地宁即天高明地博厚。坤宁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年)。现在的坤宁宫为顺治十二年(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改建后的样式,门不居中而偏东侧,成为有满族特色的口袋式房。清康熙时将东侧两间用作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帝以及逊帝溥仪均在此大婚。西侧四间为萨满教祭祀神堂,内设安放神像的环形大炕和制作祭品的煮肉大锅等。 坤宁宫外也设置了日晷。 参观完坤宁宫,接下来要去参观御花园啦^^ 说实话,御花园古树参天,亭亭如盖,但是真的不大。难怪要建圆明园了。 匆匆参观了一下我们就往出口走了,因为实在是太累了! 终于到神武门啦,啦啦啦啦啦!记得把耳麦给还了哈。 哦,对了,宫内日常出入都是从这里出去的。三年一次的选秀女,也是由神武门偏门进出的。嘻嘻^^ 出宫啦! 对面这个是景山。 对了,故宫是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为蒯祥(-年,字廷瑞,苏州人)。苏州人民可以骄傲一下下了哈^^ 标准游客照,哈哈^^ 晚上,老同学聚了一下,谢谢亲们,么么哒。北京真是个好地方^^ 世界很精彩,不负此行,不负此生! ---THEEND--- 更多欢乐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baoa.com/mbyf/7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奥迪Q3性价比更高,凭什么宝马X1卖得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