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白细胞计数低至18 http://www.okjml.com/mbyjg/14210.html

胡赛萌/文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问我,该不该去体制内讨个铁饭碗,图个安稳?

于是,我给他讲了吴三桂的故事。

1

吴三桂的算盘

公元年,失去陈圆圆的吴三桂被愤怒点燃,毅然跟李自成决裂,投降了多尔衮。随后,吴三桂率军入关,一路南下剿灭前明势力。

经过十余年几经生死的奋战,吴三桂终于为满清政权平定西南,被封为亲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

此外,清廷还赐吴三桂开藩设府的特权,这意味着吴三桂不但拥有位极人臣的亲王爵位,还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和行政班底。

换言之,吴三桂的“平西王”是实封而非虚爵,云贵两省就是他的独立王国。

正因如此,吴三桂也把“平西王”一爵当做自己最大的政治荣誉和政治资本。为了保住和巩固这个政治资本,吴三桂一直努力地向清廷推荐自己的部将。

在吴三桂的一再要求下,清廷擢升其部将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屏藩、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

至此,在吴三桂看来,虽然自己表面上只控制云贵两省,但势力却遍布整个西南和西北,再加上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以及台湾的郑经,清廷绝不敢贸然撤藩。

2

不得不反

吴三桂的如意算盘是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他希望成为清朝的沐英,世袭爵位,世镇云贵。

正因如此,为了能当一个割据一方的太平王爷,所以吴三桂在最有机会反叛的时候不反,反而帮着清廷剿灭一个又一个的反叛势力,就是希望以此换得一个安稳的晚年。

令吴三桂没有料到的是,当年幼的康熙长大之后,终于还是对年迈的吴三桂动手了。

撤藩的圣旨抵达昆明的时候,吴三桂不反也得反了。

尽管此时的吴三桂已经六十多岁,身体大不如前,穿上战甲后都无法在马上坐稳,但好在昔日的部下都还未刀枪入库,很快便势如破竹地打到了湖南,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吴军就已经饮马长江。

只要渡过长江天堑,再联合其他两藩的反清势力,会师北京指日可待。

然而,此时的吴三桂毕竟是一个花甲老人,过惯了稳定日子,不希望再过多的折腾。虽然他打下了南方六省,但面对北方广阔的平原地区,他并无必胜的把握。

况且,他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他也不希望这场战争旷日持久,早年戎马生涯的他已经厌倦了打打杀杀,他还是希望能做一个太平王爷,与子孙共享天伦之乐。

因此,尽管一开始占据了非常好的形势,但吴三桂却偏偏犯了战略性错误,始终不过长江。吴军在长江边的小城松滋一停就是六年,白白错失了大好的战略窗口期。

吴三桂的想法是,与其渡江去博一个不确定的皇帝,还不如当一个安稳的王爷。

3

身死族灭

在吴军打下长江以南之后,吴三桂就幻想着能跟康熙谈判,希望康熙放回儿子吴应熊,与其划江而治。

谋士刘玄初急得跳脚,写信给吴三桂,反复力陈渡江北上的重要性,可吴三桂置若罔闻,一门心思想着跟康熙划江而治,过安稳日子。

在吴三桂的踌躇和停滞中,康熙得以集中优势兵力,对尚可喜、耿精忠和王辅臣等反清势力各个击破。

当康熙逐一消灭了吴三桂的这些盟军之后,命运的天平开始倒向了清廷,吴三桂更加不敢渡江北上了。

此时的吴三桂已是一个日薄西山的老人,而刚刚二十岁的康熙正值血气方刚。无论是气势还是进取心,吴三桂都无法跟康熙同日而语。

其实,这也怨不得吴三桂,毕竟他是与多尔衮一辈的人,跟康熙隔了两代人,难免就显得暮气沉沉。可是,战场上的厮杀,政治上的斗争却不讲尊老爱幼这一套,谁的拳头硬谁就是爷爷。

最后,康熙下狠心斩了留在北京的吴应熊,决心跟吴三桂死磕到底,吴三桂划江而治的愿望彻底落空。

为了鼓舞日渐低落的士气,吴三桂拖着老病之躯硬撑着在衡州称帝。然而,此时已经是形势比人强,前方的军队节节败退,在焦虑和绝望之中吴三桂很快就病逝。

当清军以平叛者的姿态进入昆明城的时候,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只能自杀,其首级被押送北京,吴氏一族的其他成员全部被处死,包括尚在襁褓中的婴儿。

如果吴三桂地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4

鸡飞蛋打

纵观吴三桂的一生,有太多的遗憾。

吴军与清军的六次决战,吴三桂胜多败少,其兵力是清廷的2倍有余,且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要优于后者。

起兵之初,吴军更是势如破竹,短时间之内就占领了长江以南的大半个中国。在如此大好形势之下,可他只想着过个安稳的小日子,不愿意去冒更大的风险,其结局只能是身死族灭。

稳定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过于贪图稳定,只会让自己丧失进取心,从而在人生的战场被迫应战,最后疲于奔命。

吴三桂终其一生都只不过想过一个稳定的日子,可是大环境不允许。

一开始是李自成多尔衮逼着他站队,好不容易靠着浴血奋战拿到了王爷的爵位,康熙又开始撤藩。

在每一次人生的关键节点上,吴三桂都是被别人逼着走,都是无可奈何地被动选择。到最后,好不容易有了跟别人叫板的力量,却又想着划江而治,结果自然是鸡飞蛋打。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者,不足以谋一时。吴三桂只想做一个稳定的太平王爷,结果是身死族灭——这就是历史血淋淋的教训。

5

稳定的代价

不要以为“稳定”就是平稳和安定,你现在的平稳就是在绞杀将来的可能,你暂时的安定正是在透支未来的生活。

尤其是年轻人,更不要迷信什么铁饭碗,幻想着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生事业。吴三桂当年可是跟多尔衮杀马盟誓过的,结果又怎样呢?

在这个剧变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50年代的工人,60年代的农民,70年代的军人,80年代的个体户,90年代的白领,00年代的公务员……没有哪一个群体能永远吃香,没有哪一份工作能保你一辈子稳定!

网上有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说所谓的稳定,不过是稳定地穷着。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年轻的时候努力奋斗,年老了才有资格岁月静好。

当一个年轻人过分迷恋所谓稳定的时候,就是危险的开始,这意味着他对外部的不确定和对未知的风险感到恐惧。

这种恐惧会吞噬他的进取心,成为他人生路上最大的障碍。当一个年轻人因为畏惧海上的风浪而愿意待在风平浪静的小池塘里,时间久了,他会逐渐丧失抗击风浪的能力和勇气。

可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早就瓦解,我们的人生早就不是什么小池塘,它就是星辰大海。你很难预测飓风会从哪里个方向掀起滔天巨浪来,你唯一能做的,是在大风还未起于青萍之末的时候,练就一番搏击风浪的本领。

今日红包活动:

1、在下方的评论留言,即可参与本次抢红包活动。

2、今天(3月18日)晚上9:00开奖,留言点赞排名第6,8,9位的读者各有6.88元红包;留言点赞排名第11,13,15,16,17,19位的各有3.88元红包。

3、中奖后,编辑将会在留言区逐一回复,并发放红包。没有中奖的读者也不要灰心,欢迎继续参加明天的红包活动(每天都有)。

—全文完—

谢谢您的阅读,欢迎分享朋友圈

作者:胡赛萌,自由撰稿人,好果文化创始人,曾在BBC中文网,联合早报等国际知名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私人

后台回复

获取爆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baoa.com/mbzz/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