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那朵

石屏文化小故事

01

石屏的由来

石屏历史悠久,古属中华九州之梁州。早在夏商周时期,石屏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先秦时期,楚将庄蹻入滇曾定为楚地。汉时称“旧欣”(古彝语),意为“居住在山麓水地的民族”,属益州郡胜休县。清康熙《石屏州志》载:“建兴三年孔明南征句町,北望云凝如盖,恐蛮兵潜伏,密访其境,就云之团聚处掘土尺余,遍地皆石,其形如盘,处迵旷俱土。孔明占云:石为云根云为文彩,千余年后必有规方是域,而文明俨如中州焉。”石屏先民叫乌么蛮,居住在异龙湖的小瑞城岛屿之上,靠捕鱼捞虾为生。当时小瑞城岛屿叫末束岛,岛上建有末束城。

唐天宝十一年(公元),驻在岛上的乌么蛮主认为久居岛上,世代捕鱼为生,终不是良策,派人到异龙湖西岸考察,发现表层土壤肥沃,数尺之下便是坚石,面积博大,普遍皆是,实为宜居宝地;上岸可栽稻种菜,下水可捕鱼捞虾,旱有湖水、涝有高地,旱涝无忧,食物充盈,便率众举岛全迁,上岸居住。因所驻之地下全是硬石,便称其为石坪邑,也就是当年孔明南征时所占的“石为云根、云为文彩”处。乌么蛮人迁居石坪邑时,隶属通海郡,到宋时改为秀山郡。元朝至元七年(公元),石坪邑正式建制为石坪州,属临安路。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三月,改称石平州。后因城中(今县城西正街号喻家大院内)有全新世早期的地下喷泉形成的扇形钙华,又叫泉华,如一块天然的石质屏风,于是改石平州为石屏州。年州改县,直至今日。

02

异龙湖传说

异龙湖位于石屏县城东郊,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异龙湖海拔.2米,径流面积平方公里,因其湖光山色秀美,而被誉为“山川东迤无双境”。

据史书己载,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异龙湖。西汉时期,石屏地方称“旧欣”,意思就是居住在山林水边的民族,充分证明当时这里确实有湖。唐代,本地土著“乌么蛮”曾在小瑞城的末束岛上筑城而居。明崇祯二年(年),湖中出现白日龙升天的景象,因为奇异而得名异龙湖。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异龙湖里是一片平坝,因久旱无雨,百姓种的庄稼颗粒无收,日子十分艰难。一天,一流浪乞丐经过松村,见一老奶奶艰难地在地里挖水坑,等渗出一点水,就用小勺舀在一只小木桶里,半天才舀得小半桶水。乞丐看了半天就去跟老奶奶讨水喝。老奶奶毫不犹豫地把水桶递给乞丐,乞丐一饮而尽。等老奶奶再舀了小半桶水,乞丐又要喝,老奶奶依然又让乞丐把水喝完。乞丐在还老奶奶水桶的时候,从随身挂在腰间的笆笼里抓了一条小黄鳝丢在凹坑里。只见黄鳝钻入地里,就突然冒出清清泉水,等老奶回头找乞丐时,乞丐早已不见踪影。一时间,泉水变成了龙潭。原来,老奶奶的善举感动了化妆成乞丐的龙王神仙,放了一条小龙,引来清泉。那乞丐一路又到了符家营、龙泉书院、仁寿村等地,善良的石屏人都慷慨给他水喝,所以乞丐一路放出的小龙,化为一个个龙潭。神仙深感这里的百姓淳朴善良,勤劳好客,就把竹笆笼里的黄鳝全部倒在坝子里。一夜之间,这片坝子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湖。

据史料记载,明朝初年,异龙湖湖水浩淼,湖中有五岛:末束岛(小瑞城)、和龙岛(大瑞城)、浮石岛(马宝垄)、白浪岛、孤山岛。明朝中后期,由于湖面渐渐缩小,仅剩末束岛、和龙岛、马宝垄岛。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在考察珠江源头时,记述当时的异龙湖“湖有九曲三岛,周一百五十里”。俗称“九曲三岛七十二弯”。清朝,著名的云贵总督林则徐以异龙湖三岛美景挥毫题书巨匾“三岛淳风”悬于昆明石屏会馆。

异龙湖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红河州最大的天然湖泊,是石屏人民的母亲湖。有人说它一江挑两府(石屏、建水),古城(石屏古城、建水古城)清江(泸江)秀湖(异龙湖)山(乾阳山),是珠江的西源头。其湖水经泸江流经建水(临安)、开远(阿迷)后,入南盘江,然后汇入珠江。

03

来鹤亭的由来

来鹤亭于明朝祟祯年间,建于异龙湖三岛之一的末束岛(小瑞城)之上,曾叫海山亭、后乐亭,后改名来鹤亭。三岛之中,以来鹤亭风光最美。登亭举目远眺,海阔天空,心旷神怡,有多少忧愁烦恼都会置诸脑后,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为它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篇。邑人进士江苏水师统带罗长华在亭上题了一块“天下第一亭”的石碑,序文中说:他公车北上,遍游全国名山大川,广迹风景名胜,其风景比之石屏异龙湖中来鹤亭有较胜者,有不如者,而论风景之天然,来鹤亭是为天下第一。不管它是第几,总之它是很美的。所以,遇有外地亲友来屏或官宦来任,本地人总请他们去飘游异龙湖,酒宴于来鹤亭。

清康熙年间,有位叫王光鼎的知州(辽东人),被邀游后乐亭。酒宴席上,一把不大的酒壶倒了一遍又一遍,酒还是倒不完,开始时谁也没有觉察到,后来主人发现了,顺口说了一句“怎么今天这把酒壶里的酒尽倒尽有,尽倒都倒不完,仙啦仙啦!”话音刚落,只见一人拂袖离席,骑鹤吹箫从亭中飞出,在湖上空蓝天白云中悠然消失。这时王光鼎猛然大悟,向大家讲述:“前年,他去游杭州西湖,在西湖上饮酒,有一持笛老翁提着半瓶酒来与他共饮,待王光鼎有几分醉意,那老翁起身告辞并说道:‘我们来日在第二西湖再相见。’今日骑鹤吹笛去的就是那位老翁,他来与我们共饮了,这异龙湖就是他说的第二西湖了,这老翁就是吕洞宾了。”后来在后乐亭上塑了一个吕洞宾骑鹤吹箫的像(直到50年代被毁,但90年代又重塑),王光鼎又题写了“第二西湖”的一块石碑立于后乐亭右侧。王光鼎还题了一幅对联,以木刻悬于亭中:“大地皆神仙,只为俗眼未开,放这老朗吟飞过;异湖即阆苑,但把凡心打叠,知此翁跨鹤重来。”后乐亭从此更名为来鹤亭。王光鼎题的这块石块和这副对联历二百七十多年后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大跃进中被毁。

04

神龟背上的古城

有传,石屏古城是建在一块巨大的龟背石上,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石屏早在夏商周时属中华九州之梁州,先秦时期为楚地,汉代隶属益州胜休县,西汉时称“旧欣”。唐天宝年间,当地彝族先民乌么蛮在今石屏县城地掘地见石,聚为居邑,始称石坪邑,元至元七年(年)置州。明朝洪武年间改称石平,不久即改称石屏州,民国初年更名石屏县。

明万历二十四年(年),精通山水地理的知州萧廷对认为州城是建在一个神龟背上,龟首已近异龙湖水域,随时有龟走城毁人亡之危,便于城东西南北方位凿井四眼,以钉住神龟,免其奔海。

据地质资料表明,石屏古城确实建于石上,与城下地壳连为一体,掘地二、三米凿通石层即涌出汨汨清泉。为方便用水,居住人家院中大多有井,传说地下水域相连,曾有张家水桶落下由李家井中捞起之说。县城中大自然的杰作“石屏风”、“喷珠泉”都是石上建城的显著标志,是城下皆石、地下水域相通的历史见证。

石屏城地下情况与众不同,地面建筑格局也十分怪异。东西南北两条主街在州衙前交汇,若干条巷道在密密麻麻的屋宇间纵横交错,且无街不弯,无巷不曲,形成石屏古城区特有的建筑格局。弯街曲巷把城区分割成许多块,恰如龟身裂纹。街巷两侧屋舍相连,门户错对,给人一种处处相似,路路回环,如错入街巷的感觉。

05

特科状元——袁嘉谷

袁嘉谷,年生于石屏一个做小生意维生的家庭,字树五,又字树圃,晚年号屏山居士。袁嘉谷的父亲虽是生意人,但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购置许多书籍供子女研习。袁嘉谷自幼随兄长学习,12岁入学,恒于勤苦,好学不倦。他曾写过一首《读书乐》诗:“恒于勤苦见从容,坐拥书城兴未慵。烟篆纱窗香辟蠹,风穿纸帐剑吟龙。不除绿草思谆实,独赏焦桐有蔡邕。夜半高楼谁是友,诸天寺里一声钟。”正是袁嘉谷的这种刻苦攻读的精神,后来被选入省会“经正书院”学习,成为书院的高材生。年春应科举为进士,同年中“经济特科”第一,授为翰林院编修。年到日本考察政务学务,任留日学生监督。年回国后,任学部编译图书局局长,负责编译中国统一的中小学新教科书。年赴浙江任提学使、布政使。辛亥革命后回到云南,致力于文化教育研究和著书立说。云南创办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后,应聘到学校主讲国学。年12月23日,忧国忧民又病重的袁嘉谷先生与世长辞,享年66岁。因为整个清朝仅开考过三次特科,故而袁嘉谷被誉为“国朝第三人”。

袁嘉谷故居位于石屏古城南正街22号,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年),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为其父袁德洋所建,是一幢清代土木结构二层楼房,大门坐西朝东、院子坐北朝南。院子西边新建二层楼房紧连大门,沿街有铺面,旧时为“乾利贞”茶行。房屋建好后,袁氏一家由高坡村迁入县城。

(没有图片)

06

仁寿村的由来

明崇祯十一年(年)中元节,即农历七月十五日,年过五旬的大旅行家徐霞客先生途径异龙湖北岸一村,见此地榕树、香叶成林,龙潭清幽,不由在龙潭边歇脚纳凉观景。

一只小船正靠岸,船上下来一位头戴草帽,手提十多斤大鱼的老渔翁走到龙潭旁。徐霞客忙起身作揖:老伯辛劳啦!敢问这是何鱼?此方何地?

老翁见是外地游客,爽朗答道:这是鱤条鱼;这里是火烧铺村。老翁答着就在龙潭边批开鱤条鱼。

老伯高寿?为何还亲自下湖捕鱼?

老汉虚度78,今日家中有喜事,我下湖抓条鱼来庆贺!

徐霞客惊叹:老伯已78岁高龄,身板还如此硬朗,实在难得!

请问客官贵姓?从何地而来?老翁麻利的批好鱼,边收拾边问。

在下免贵姓徐,名霞客,来路甚远,距贵地几千里。今日到此,只为考察珠江西源,不想碰到老伯,幸会幸会!

啊呀!徐先生远道而来,稀客稀客!走走走!请到老汉家吃鱤条鱼,喝上两杯!徐先生,请吧!

徐霞客难却盛情,爽快地跟着渔翁回家。

未走几步,只见古木绕村、野花围屋。林荫之下,湖风徐来,沁人心脾。一座青瓦白墙的四合小院掩藏在榕叶、蕉扇之下,还未进门,渔翁高喊:阿爷!阿爹!水儿,来贵客啦!

徐霞客随渔翁走进大门,堂屋中间八仙桌旁和侧边交椅上分别坐着两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两边厢房挤满男女老少看人闹。

各位亲朋!这位是徐霞客先生!远道而来,是我们渔家的朋友!渔翁说着把鱤条鱼交给厨子师傅。

徐先生,这是我爹,98啦!坐在中间的是我爷爷,今日刚满岁!这些是我的亲戚邻居,儿子姑娘,孙子孙女们!渔翁介绍完宾主,弯腰对阿爷耳语。

徐霞客惊奇万分,急忙躬身拜见两位老者。小生给老爷!老太爷请安!打扰你们了!各位大哥大嫂!弟妹侄儿们好!

徐先生能光临渔家寒舍,是我们的荣幸,快请坐!渔翁阿爹满脸堆笑让座。

渔翁阿爷听孙子耳语后,抹一把胡须,笑容慈祥地说:徐先生不远万里能到小村,一百多年来我仅遇过此次,真是有缘万里来相会呀!请茶!请茶!

渔翁端茶敬给徐霞客:徐先生,今天是我爷爷生日,你乃喜神临门,我家蓬荜生辉呀!安席——上菜!

片刻,堂屋上和院内摆好五桌酒席,徐霞客被邀在上堂屋八仙桌陪老者们,院内几桌亲朋欢聚一堂。

酒过数巡,品罢鱤条鱼美味,徐霞客感概万千、心情激动,起身端酒道:老寿星!老爷!各位大哥大嫂弟妹!侄儿侄女们!霞客今日三生有幸,看到你们五世同堂,邻里和睦,老人长寿,子孙孝顺,乡风淳朴,村民仁爱,心中十分感动。老太爷寿喜,小生无甚礼物敬贺,想斗胆写一副对联略表心意。

渔翁忙找出笔墨纸张,徐霞客当众挥毫题写一副行书对联:

榕树根育龙潭地;

异湖水润仁寿村。

众人一致夸赞!老寿星捻捻白须慢声说道:徐先生莫不是想称我们火烧铺为仁寿村?

徐霞客开怀大笑道:小生正有此意,我浪迹天涯,走过华夏无数村落,如贵村这般人文景象、山光湖影之妙者,实属罕见。真正可称得名副其实的仁——寿——村。

07

千年神龟井水点豆腐

石屏豆腐是取神龟之下天然井水点制而成的,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明代,而今,只要你来石屏,只要你步入石屏县城或乡下集镇,街头巷尾,到处都充溢着豆腐的醇香。

据史书记载,石屏古县城是建在一神奇的神龟之上。而石屏豆腐则是取神龟之下天然井水点制而成,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明代,也就是说,迄今已有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与其他地方的豆腐相比,石屏豆腐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用料考究、制作精良,长近一尺、薄不过寸,晶莹如玉、韧性极强。自古有句俗话说:石屏豆腐甩着卖。吃法上煎、煮、炸、炒、烤、凉拌皆可,且味美、价廉。

石屏最先发现用井水来点制豆腐,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完全出于偶然,传说众多。

其中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多年前,石屏县城有一户人家,住着一对夫妻与母亲,以卖石膏豆腐为生。有一天,婆婆要出远门两三日,刚上门的媳妇就想学着婆婆做豆腐。媳妇在手忙脚乱中,无意端起了煮沸的豆浆,就往灶上的瓦坛里倒。这时丈夫刚好回来,她喜滋滋地拉着丈夫进屋喝豆浆。谁知,揭开瓦坛盖子一看,豆浆竟全部凝固成块了。丈夫以为妻子逗哄自己,一问才知,原来是瓦坛子内盛着一些她刚打来不久的井水。无奈之中,夫妻俩勉强尝了尝凝固的豆浆块,惊奇地发现,与过去用石膏卤水点制的豆腐不同的是,这凝固的豆浆块味道竟是那样的质嫩味美。由于从未见过这样神奇的豆腐,当时,媳妇还诙谐地把它取名为“逗夫”……

掺入井水,并没有破坏豆浆的凝固,相反的是,居然还变成了比平时用卤水点制的石膏豆腐还要鲜嫩的豆腐,这一惊人的旷世发现,使石屏豆腐以其独到的制作方式和别具一格的口味,一时间名噪天下,闻名遐迩,流传了数百年之久。清朝时,石屏豆腐就曾一度成为贡品,成了皇室桌上的美味佳肴。

来源:石屏生活

欢迎投稿: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baoa.com/mbtx/5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