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每周一-周五上午9:30准时推送

这是一件我们无法回避的事:书的存在感正在逐年被削弱,甚至已经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年总阅读量为0本的人并不占少数。除了被电子阅读抢夺份额,更多的理由则仅仅是“忙”:工作日为生计拼命,周末留给娱乐,哪有空看书呢???

幸好,经过我们一番打探,时至今日与阅读保持着亲密关系的人,其实依然很多。提起关于书的点滴,他们似乎都有点“滔滔不绝”。

秋风起了,正是趁着假期泡杯茶、看看书的舒爽时节??,Voicer请来我们身边的作家、译者、杂志与图书编辑,还有爱书如命的好朋友们,围绕着大家喜欢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读什么,探索一下阅读场景和内容之间的“隐藏联系”,以及这背后不易察觉的种种小秘密?

??

躲在卫生间里“开小差”

▲AlfredStevens,TheBath,

随着括约肌发出警报??,你边朝马桶走,边在视线范围内搜寻一本书,实在没有,抓起一瓶洗发水详读说明文字,也胜过两手空空……这情形是不是很熟悉?

有人觉得,厕所读物都是没营养的快餐文学,却也有亨利·米勒这种爱在厕所读名著的怪咖,文学评论家DwightGarner甚至提议设立一项最佳厕所读物奖:“最佳厕所读物,那可是一种极高的赞美!”

而以下几位“资深bathroomreader”都爱读些什么?有着怎样的有趣癖好?我们统统都帮你问了!

btr

作家、译者

“在马桶上读书,

精神食粮的输入促进了物质食粮

(剩余价值)的输出……”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每日必发生的阅读场景当然是在马桶上。上飞机时一般也会随身带一本事后证明根本不会看的薄书。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在马桶上读书,精神食粮的输入促进了物质食粮(剩余价值)的输出,抽象的精神愉悦与排便的原始快感彼此激荡,辩(便)证(正)统一得不得了。看多久则取决于排泄时间,而排泄时间取决于吃了多少;所以吃得越多,排泄时间越长,阅读时间也越长——由此确立了暴饮暴食促进阅读的理论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这种情况下看美食书是不够审慎的,看侦探小说则容易引发痔疮。所以最适合看微型小说,或者绘本,便暗合了英文里“youcanfinishthebookinashitting”的说法,翻译过来大致是看得“有屎有终”。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纸质(害怕触电)。一年大约读30-40本。

??

btr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读包慧怡的《缮写室》。包慧怡是穿越时光而来的中世纪PR,她用诗人的语言写那些“活跃于心灵缮写室里的隐形人”笔下的疯人和骑士、通灵者和格斗家,让读者恍惚中以为在观赏遥远的星辰。

另外推荐陆茵茵的《台风天》,以敏锐的感受力及朴素的语言书写当代日常生活及其表层下的暗涌,在时空的通道里描摹家庭关系、两性关系乃至更宽泛的人际关系,甚至“人佛关系”,令读者放下小说后,得以以崭新的眼光审视自身的日常生活,并为之增添一个形而上的维度。

刁鑫

杂志编辑

“厕所适合读杂志,

飞机上适合读小说。”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马桶上,还有出差的飞机上。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在马桶上不拿本书,不知道接下来的一切该如何继续(羞),适合的阅读时间半小时;飞机上看书效率很高,飞机的轰鸣声有点类似于白噪音,非常适合专注阅读,适合的阅读时间一小时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厕所适合读杂志,飞机上适合读小说。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更倾向于纸质阅读,电子阅读感觉太不正式了。一年看二十本书左右,杂志更多。

??

刁鑫的近期书单

《英国病人》算是我每隔一段时间会拿出来反复读的书,迈克尔·翁达杰太厉害了,句子干脆、利落、有诗的韵味但是又充满力量,故事很动人。我致力于收集各种版本的《英国病人》。

最近在读寺山修司的《少女诗集》,寺山修司就是一个天才,大多数诗集我是看不下去的,除了木心与寺山修司,用最简单的句子给读者营造了最动人的想象,我觉得这是诗歌很重要的一点。以及寺山修司是能写出“眼泪是人类自己做出来的最小的海”,这样的人啊!

Soda

Voicer编辑、男孩爱好者

“马桶读物通常是杂志或短篇集,

看完一则刚好冲水。”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马桶上,或者夜航的飞机上(最好超过10小时)。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在马桶上看书是从小受父母影响太深,一家三口都很爱在卫生间看杂志,以至于记忆里卫生间墙上的置物篮里总是有三种杂志;夜航的飞机上黑漆漆一片,很多人在睡觉,伸手拧开自己那一小盏阅读灯,没有任何打扰,也不用像通勤在地铁上怕看入神,坐过了站,心思非常干净。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马桶读物通常是杂志或短篇集,看完一则刚好冲水,坐时间久了脚会麻,飞机上适合长篇小说。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山顶洞男孩拒绝一切形式的电子阅读。去年读了30本左右。从不强迫自己读完读不下去的书(念高中时《百年孤独》有三五次都是捏着鼻子读到页卡住,因此渐渐明白,这件事就和死皮赖脸追一个没话聊的人一样,是徒劳),所以虽然存书量水涨船高,但半途而废搁置下来的也不少。

??

Soda的近期书单

推荐《断代》。同类题材换个时代就会多一种讲法,如果你看过白先勇的《孽子》,那看《断代》一定会有强烈的延续感。

至于上下两册超过一千页的《DriesVanNoten1-》,建议每个时装迷收一套。年代久远的秀场图和灵感故事,在VOGUERunway网站上已经连模糊的电子版都找不到了。不夸张地叫他本时代最后一个知识分子气质的设计师,请和我一起爱他。

最近在读《邻人之妻》。书名像本猎艳小说,主题确实也是性解放运动,但内容并不是看起来那样。它甚至不是小说,作者用9年时间采访大时代里的个体(比如《花花公子》创始人休·海夫纳),所有人物和姓名都是真实的,如果这个人无法完全公开受访,作者便放弃写他。虽然用虚构口吻写非虚构内容这种形式已不新鲜,但这本书里有许多桥段的自然展开,还是让我的想象力被大大拓宽了。

??

早餐桌/书桌旁

▲FrancescoSaverioNetti,Reading,-

在送报工还会在每个早晨,准时把报纸塞进你家邮箱中或是门缝里的岁月,从老式摩卡壶中倒一杯现煮的咖啡,摊开新鲜出炉的报纸,悠然扫视每一则“豆腐块”,是周末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环节。

日复一日匆忙地生活,你有多久没有在餐桌或是书桌边,细细地、不赶时间地享受一段心无旁骛的阅读时间了?

陶立夏

作家、翻译、摄影师

“每次拿起茶杯,

就会条件反射般想找本书看看。”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早晨的餐桌旁、下午的电脑前、晚上的书桌前。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每次拿起茶杯,就会条件反射般想找本书看看,所以一坐下喝茶,就是阅读时间。早上看一小时左右,下午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取决于工作多不多。晚上时间略长,大概两小时。但不是每天都这么幸福,有应酬要出门就只能作罢。自由职业者其实根本不自由。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早晨一边喝茶一边看轻松的书或者干脆看杂志,晚上可以看题材严肃的书并做些读书笔记。下午三点半这种不尴不尬、工作效率低下的时间可以拿来看会短篇小说。翁达杰的小说与斯特兰德的诗句总能把世俗生活在我们身上造成的伤口堵住。菲利普·拉金的随笔和诗也不应该错过。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经常找不到我的Oasis,家里到处是出版社送的样书和自己买的书,所以我是纸书的忠实拥趸。要拿在手里,才最稳妥。这话用来说食物、钱财和书,都是对的。

??

陶立夏的近期书单

迈克尔·翁达杰是我的启蒙老师,他的《英国病人》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今年七月《英国病人》获得“金布克奖”,成为半个世纪以来布克小说奖中的最佳作品。我去网站为翁达杰投了票,读到他获奖的消息后,把这个新版拿出来再读一遍作为庆祝。

《我们生活的故事》这本诗集收录了美国桂冠诗人马克?斯特兰德在年至年间的作品,斯特兰德的诗有种平静得几乎静止的温和。他记录下我们对日常生活的眷念,眷念之下细微的恐惧,以及在季节与幸福之上的,想要重新成为一个陌生人的渴望。

约翰·伯格在《我们在此相遇》中写道,“在人类的属性中,永不缺席的脆弱,最为珍贵。”

多年相伴终于走到相对无言的夫妻决定办一场丰盛的半夜餐,邀请亲朋好友们深夜前来,讲述彼此听说或经历过的故事。《爱情半夜餐》这本短篇小说集就是那晚餐桌边所有故事的结集。男女主人公在晨曦中看着空荡荡的餐桌,想起谁都没有向宾客们宣布要分手的消息,因为这些精彩的故事,重新赋予了重复的日常以意义。

顾晨曦Echo

时尚专栏作家、翻译

“最舒服自然的场景,

是坐在自己房间的书桌前看书。”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最舒服自然的场景还是坐在自己房间的书桌前看书,桌子上有颜色好看的彩笔,有装在好看杯子里的热茶。但是这样舒适惬意的时刻不常见,所以通常的读书的场景还是古人说的那种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会趴在床上看书,但是晚上睡觉前不看书,因为看书容易让人着迷,不利于睡眠,睡前还是用来涂抹护肤品吧。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喜欢在相对安静封闭的环境里看书,看书就像是汲取别人的思维精华,类似武侠小说里的修炼,没有外界打扰才好——其实,喧闹的高铁车厢或者飞机舱也都挺好,因为没人、没电话打扰。只要没有外界干扰,我会一直看下去,直到看完这本书,看完一本书的感觉通常是屁股坐得好痛。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工作之后,没有了寒暑假,没有大块的私人时间,我逐渐无法阅读那些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了。这情形有点类似追剧,越发偏好一集一个故事的探案剧,逐渐没兴趣追那些情节多变的连续剧了。读书时代,看书选择大都是因为觉得“这本书应该读”,工作后按照兴趣选择阅读了,比如现在买的书基本都是时尚、艺术、社科类的。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我还是喜欢纸张质地的书,因为能涂涂抹抹,方便日后查找。但是厚一点的纸张书籍不易随身携带,我尝试过把书拆了只带几十页随身阅读,可惜,散架的书页不利于日后查阅资料。电子阅读也挺好,因为携带太便利了。

一年读几本?我没尝试统计过。阅读量是指从头到尾看完一本书么?有的书一字一句的研读,有的就是只看其中几个章节。比如,我会囤积购买各种艺术史类书籍,但是只有两三个作者写的艺术史是从头到尾读完的,其他都是资料库性质——用来查找某个艺术家或艺术流派的信息。

??

顾晨曦的近期书单

最近看完了《孔雀与藤蔓》,小说家用随笔方式写两个历史上很特立独行的工业设计师WilliamMorris和MarianoFortuny的故事。

这段时间一直在翻看《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这套书一共8本,将文物残片上的图案复原绘制出来,随便打开其中一本都会被那些精致的图案吸引,老祖宗的审美真好看,看这套书没有什么特别目的,就是想多了解一点中国历史。

朱言文

短片导演

“在靠窗的餐桌可以看到远处的大树,

假装自己住在山里。”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靠窗的餐桌上。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可以看到窗外远一些的大树,假装自己住在山里,可以很静心。又可以看到整个家里光影的变化,制造一些开小差的机会。看多久要看当下的心情,有时候可以一整本都看完,有时候可能看了几页,突然看到地上有点脏,就去拖地了。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一些轻松的传记,随笔,或者小说。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纸质阅读。自由职业后,重新再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因为刚开始,4个月看了10本的样子。

??

朱言文的近期书单

《罗生门》:芥川的文字风格非常干净敏感,意味深长。对于细节的捕捉很精准,文字的本身就是电影,优雅的趣味背后藏着对人性的审视与思考。

《我在拍电影时思考的事》:如果你看过所有是枝裕和的电影,就反过来对应着看看导演在故事里蕴育的思考吧,敏锐又纤细。虽然已经看完很久,但还会时不时翻翻那些做了标示的句子,非常温柔了。

??

各种交通工具上

▲AugustusEgg,TheTravellingCompanions,

在火车上靠着窗读书,总有一种难以描述的老派浪漫,但车厢晃动厉害和光线不稳定这样的小困扰,也始终都隐隐存在。其实,在交通工具上阅读,追求的本就是一种任现实干扰有多大,都可以随时去往另一个“小世界”的潇洒感觉呀?

丢帕

黑法师创始人

“飞机上手机关了再无分心和打扰,

而且饭来张口,啥也不用操心。”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闲下来在哪都可以。近年来特别珍惜飞机上的封闭空间,时间越长越好。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可能是飞机上手机关了再无分心和打扰,而且可以饭来张口,啥也不用操心。遇到好看的小说可以旁若无人地一直看下去,看到不想飞机降落。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故事性比较强的小说、侦探小说或者电影原著。如果有喜欢的电影,原著一般都会更好看。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在意识到书籍占据越来越多生活空间的时候,决定能买电子书就不买纸质的。但还是更喜欢纸质的,以及画册之类的书籍电子书还是无法替代。

阅读量没统计过,非常随性。有出版社的朋友送什么看什么,书里看到作者提到的书感兴趣也会买来看。看书也会和打开网站链接一样,可以让你无穷尽的买下去看。

??

丢帕的近期书单

推荐于是的《查无此人》和默音的《甲马》,两本风格非常不一样的小说。千万不要只看简介就得出自己可能不喜欢的结论,最真挚的情感最让人动容。能遇到这样的写作者、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文字,是读者的幸运。

一瓦

Voicer编辑

“移动的交通工具里,一切都很好读。”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移动的交通工具里(飞机/高铁),睡前的床上。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移动中的时间特别蓬松,因为对于一个乘客来说,这个情境只有一个起点,一个目的地,其间网络稀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需要留意,所以很快就能安心下来,“大快朵颐”地阅读。阅读时间=移动时间(除非是需要睡觉的长途飞行)。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移动的交通工具里,一切都很好读。不过这样高纯度的大块时间太难得了,我一般还是觉得要留给平时不容易读的大部小说才比较“合算”。

睡前在床上看书,会选有章节,并且章节长度不长的——以便在任何困了的瞬间,都可以读完当前章节,并依旧顺利切入睡眠。题材没什么限制,明确的复仇、飘渺的哲学,都可以造好梦。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我爱纸质书,爱到出现过“电子书看到一半忍不住还是下单了纸质书”的情况——KindleVoyage可能是我最失败的支出之一……

??

一瓦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看《情绪之书》,之前在书店看到封面可爱就买了,书的主题是要说明种人类细微的情绪——但是看到现在略微觉得书里的情绪分类和解释都不那么精确……不过权当英语单词书来看挺好玩的。

最近读完的里面……真挺喜欢《北野武的小酒馆》的,甚至买了一摞送朋友。好读、读着很爽,而且有道理(但既不说教又不鸡汤)——这个优点在“人气销量书”里面十分难得。

Avo

撰稿人

“我是个对阅读环境不挑的人,

所处的场景对我正在看什么毫无影响。”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平时很忙,一般习惯抽零星时间看(顺便治疗网瘾,有效),对于阅读场景倒不挑,比如排队办事的等候区、晚饭后家里客厅的沙发、睡前在床上或者长途飞机上……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我对环境是否安静或私密并无要求,只要不需要和别人有互动就成。阅读时间每次不一定,一般半小时到两小时吧。超过两小时的话,我会起来活动活动再接着看,否则颈椎和腰椎吃不消。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说实话,都愿意费事随身携带了,就是为了能连续看完手上的这本,不会因为场景而专门选择某种题材和体裁的书,而中断对正在看的那本书的阅读。况且我是个对阅读环境不挑的人,所处的场景对我正在看什么毫无影响。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理想状态下我肯定愿意读纸质软抄。但为了少囤点纸质书在家里,我会优先查找电子书,假设我要的版本有电子书,就买一个放在Kindle里看。

年平均阅读量还真没算过,我看书存粹为了满足好奇,毫无阅读量压力,而且我还会花挺多时间反复看同一章节,或者刻意放慢阅读速度享受某些写的特别好的书。每本书实际花费的阅读时间真的挺不同(可能一年20本左右?)

??

Avo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读:《俄罗斯文学讲稿》《帕洛马尔》《大象无形:或论绘画之非客体》《那不勒斯四部曲》(Kindle版)

最近读完:《感觉的逻辑》《看不见的城市》《寂静的深度:霍珀画谈》《DownandOutinParisandLondon》《时间的噪音》(Kindle版)《加缪文集3.反于正.婚礼集.夏天集》(Kindle版)

上面十本都是实打实的好书,一定要选的话,就选两本最易读的吧。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每篇短小精悍到只有1页,最多几页,但每一篇的“打开”方式都非常新颖,文笔极自由,寥寥几笔就构建了一个又一个虚构的,迷人的又暗藏异域风情的城市。借由这虚幻的“游记”,作者所讨论的内容实则深远的多,读者不妨可以将其看成一个灵感簿。

另外我很喜欢《DownandOutinParisandLondon》(奥威尔的语法和用词非常精准,文风简练。所以别怕,原版读起来也不累)。很多人谈起奥威尔只有《》和《动物农场》,却很有人提到这本精彩的处女作。这本书描绘了奥威尔以前在巴黎底层讨生活的故事,真实生动有趣(可以说是搞笑了)。我是在伦敦的TATE礼品部买的,后来在飞回美国的飞机上就读完了,笑到飙泪……

下酒诗

文字工作者

“在飞机上的阅读体验很奇妙,

转头就是云海。”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会很享受坐飞机时阅读,但最常是在书桌旁或沙发上。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在飞机上的阅读体验很奇妙,转头就是云海,会让我误以为自己脑子很清醒,所以能记得清在高空看过的每一本书。每次大概看两个小时,但在书桌旁比较容易困??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没有特意讲究,而且阅读口味很杂,所以一般会看新买的书。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看情况,当然更喜欢纸质啦,但日常通勤会用Kindle或手机,比较方便。阅读量在逐年降低,大学时还能维持在30-40本,今年到现在只有十来本。

??

下酒诗的近期书单

今年的其实比较枯燥,昨天刚开始读台版翻译的《迈向跨文化电影》,里面有涉及人类学和跨文化电影的论文。

会想强烈推荐的是《TheBookOfBibles》,太着迷TASCHEN出版的读物了!是英文版,里面有大量中世纪圣经抄本的资料和插图,即使光看图就已经很让人愉悦了。(??非常推荐!)

程屏

小学老师

“书桌前会读那些需要记笔记的书,

公车上一般会读访谈类的书。”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自己的书桌上、睡前在床上、公车里、偶尔也在办公室里。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我一般不太挑场合,因为上下班坐车时间比较长(单程半小时),所以有时候会利用起来,左右也是闲着。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书桌上一般会读那些需要记笔记的书,比如很喜欢的小说,或者逻辑性比较强的文论之类。公车上一般会读一些访谈类的书,因为不需要太集中注意力,文字也偏口语,或者人物传记,比较容易进入,随时退出来也无所谓。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有纸质书就会选择纸质书。但因为租房的缘故,考虑到可能搬家时比较麻烦,所以会去公共图书馆借书回来看,而借不到的书,或因为绝版很久,或因为刚刚出版,就会在网上找电子版下到Kindle上。这类借来的书,如果实在喜欢就去买一本回来,但总之买得比较挑剔和谨慎。我读书非常慢,一年阅读量大概二十到四十本吧,没认真数过。

??

程屏的近期书单

最近仔细读的是《追忆似水年华》,去年读过一遍,今年下半年开始重读。我读这套书完全没有任何特殊的缘由,因此也想不出什么推荐的话,但真正读过的人会知道,那种阅读经验其实就是生活经验。

今年读到的很喜欢的一本书,是张定浩写的《取瑟而歌》——一本很短小的书,像秘籍。在我的想象中,真正好的秘籍要么浩瀚似星空,似平野,随便在哪,走出去便走进了其中;要么精练如短笛、如快刀,永远温热,永远捂在肺腑之间。而《取瑟而歌》正是后者。

书中记叙了五位中国现当代诗人——林徽因、穆旦、顾城、海子、马雁的生平,并结合着对他们作品的细读。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说:“诗歌乃至语言最深的奥秘,永远只能从最好的母语诗人那里获得”。

小树

时尚品牌公关

“近来爱在图书馆借书,效率会变高,

而且很多书不必要买。”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午饭后的休息时间、家中书桌前、地铁高铁飞机上。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习惯这个场景就会自动拿出书开始看,也不会浪费时间。午休后一般阅读半小时。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看最近对什么感兴趣,抓住一个类型就容易读下去。夏天真的很适合看日本文学,刚进了日系推理的坑。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近来爱在图书馆借书,效率会变高哈哈,而且很多书不必要买。如果经常在路上看就会买kindle/豆瓣阅读版本。数了下豆瓣今年到目前看了50多本(也有漫画啦)。

??

小树的近期书单

年初看的《午后曳航》,是三岛由纪夫不那么有名的故事里面最喜欢的,很符合我对“金属色海洋”的想象,暧昧冷酷,又有些热血。最近在读《繁花》,来上海一定要找来看看,瑞金路和苏州河这些地方,和今天也能对应(虽然都陌生),还挺有趣的。另外刚淘到朋友推荐的《第一炉香》。

Dao

《生活》月刊主编、策展人

“我还在用图书馆借阅,大约30本。”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各种交通工具与周末餐桌上。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日常习惯。也许10分钟,也许两小时。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各种。最近越来越喜欢理论“教科书”。抽一段完整的时间,一边看一边笔记。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纸质,要去看下购书记录。对了,我还在用图书馆借阅,大约30本?

??

Dao的近期书单

《文以载车-民国火车小传》,讲晚清到民国文学中的火车。还在翻沈从文的《阿丽斯中国游记》,小阿丽思小姐和兔子先生来中国。

Lynn

美食行业工作者

“纸质书,一年可以读16本。”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平日通勤途中、出差的飞机和高铁上。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通勤途中看书感觉不会浪费时间,在出差的时候看,是因为出差比较专注;通勤的时候会看40分钟,出差时基本飞机和动车多久就会看多久。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随笔比较合适,青山七惠和蔡澜还有陶杰的都很合适。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纸质书,一年16本,基本一个月可以看1-2本,故事性和随笔看的很快,一天可以看完,心理类和工具书会看很久。

??

Lynn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读《温柔的叹息》。

强烈推荐的有《》、《乌合之众》、《人类简史》;这三本是一起看的,看完觉得自己活在一个巨大骗局中,但是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多看一些黑暗面和实话,挺有帮助。

马宝

儿童戏剧教师

“通勤途中看书像在跟车速比赛,

下车回归现实世界,像打破结界。”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睡前在床上、平日通勤途中。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睡前时间最私密,方便思考。时长1-2小时不等。通勤途中看书像在跟车速比赛,看完一头汗,下车回归现实世界,像打破结界。车开多久看多久。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睡前适合文学类或者哲学类;通勤时推理小说最爽。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纸质。年平均15本。

??

马宝的近期书单

推荐《九栋》,邹静之的文笔有股说不上来的稳定感,这个时代,所有人都在跑,跑的同时制造风,他不妄图改变风向,只想确认自己每一步是不是走得踏实。

??

睡前/醒来在床上

▲GeorgPauli,EveningReading,

也许你不一定记得住电影《天使爱美丽》的每个情节,却一定对艾米丽开着发出暖光的台灯,身后倚着红墙壁,在床上读书的温柔画面……??

卧室有着世上任何地点都无法替代的私密性。小时候,父母拿着书坐在床边,用软糯的嗓音给我们讲睡前故事;而现在,无论睡前还是刚醒,只要有一张床,几页书,便是一段独属于你自己的片刻,谁都无法占有。

YaoYao

新媒体编辑

“试过很多次用Kindle,

但很容易半路弃书。”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最习惯的场景是睡前在床上,或者出差的飞机上。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这两个时候,我接触很少的外部信息,又不愿意陷入空想,所以会看会儿书。尤其是睡前的时候,因为白天接触很多快节奏的信息,所以晚上会想用书这种慢节奏的信息来过渡,让大脑安静下来再睡觉。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小说和传记!最好是那种厚厚的、缓慢叙述的书。总觉得夜晚时,人变得敏感,但又非常有韧性,很适合吸收情绪。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倾向于纸质阅读,试过很多次用kindle,但很容易半路弃书……就算好不容易看完了,也没有合上纸质书时那种“啊结束了!”的仪式感。到目前为止,今年大概就看了4本书吧,惭愧!

??

YaoYao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读阿布的《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墙》,边假想她的声音,边看她对自己的人生抽丝剥茧,边被击中,那感受简直了。

近期最推荐的书是马尔克斯的《苦妓回忆录》。看完后,会忍不住地回想他描述的爱上一个女孩的表现,大概就是:在她的房间里挂一幅画;为她买牙刷、牙膏、香皂、花露水和甘草片;带花去见她;看她熟睡的样子;念温柔的书给她听:“在这每一寸肌肤里发现不同的热度、独特的味道和崭新的呻吟”。而且,马尔克斯的书里总有炎热的天气、植物的味道、流着汗的日常,喜欢热带的我对此无法抵抗!

牧羊的水鬼

编剧

“经常看书持续几个小时,

一个能够在身体上保持舒适、

心理上感到安全的空间是必要的。”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家里,白天书桌前,夜晚沙发或床上——总之温度适宜、灯光明亮的一切场景。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经常看书持续几个小时,因此,一个能够在身体上保持舒适、心理上感到安全的空间是必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没有题材和体裁的限制。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纸质书。一年阅读量大概在本左右。

??

牧羊的水鬼的近期书单

在读法国诗人勒内·夏尔的诗集《愤怒与神秘》,近期读过的书里最推荐《智利之夜》。波拉尼奥的作品一向有令人惊异的魔力。在他的大部头作品《》及《荒野侦探》里,他以看似散漫的行动流带读者在文学中漫步,在历史中梦游。然后,在一个寻常时刻,他构筑的那个世界会骤然收紧,垂直飞升,仿佛灰暗天空的高处突然现出绝望的钻石,那锋利的光芒会毫不留情地切割我们脆弱的现实、我们溃烂的伤口。

《智利之夜》虽然篇幅短小,却密度极高,以超凡的叙述技巧完成了一次文学探险。我怀疑只有波拉尼奥能够做到——在热望和溃败的反复交织中穿过命运的幽暗和历史的恐怖,然后以垂死之躯,如此优雅地,轻声追忆过去的岁月。

Leon

杂志编辑

“睡前看书是读书时代留下来的习惯,

安慰一下自己,好像每天都有学习,

假装进步的样子。”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睡前在床上,以及出差的飞机和高铁上。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睡前基本是半小时左右,出差过程中就看心情了。睡前看书更像是读书时代留下来的习惯,安慰一下自己,好像每天都有学习,假装进步的样子。出差看书更像是打发时间,而且平时工作没有那么多整块的时间看书。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睡前会比较杂,各种书都看。出差最适合看小说和散文,随时都可以停下来,没有遗憾感。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纸质,主要原因是有不同印刷风格和厚度的变化,可以让人对读书这件事有比较完善的心理预期。电子虽然有进度提示,但是就看在看表一样,会倾向于想要完成一个阅读任务,而不能那么好地享受阅读。不过出差用Kindle,小说和散文也更适合买便宜的电子版,基本不会看第二遍。

??

Leon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读W.H.奥登的《染匠之手》,特别想推荐的是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其实这书像是阿巴斯的日记,把他引导部分学生学习如何拍摄电影的日常记录了下来,里面有很多他对电影和创作的思考,以及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还提及了很多自己电影拍摄中的小故事。

我一直很喜欢阿巴斯的电影和他的诗歌,这是第一次读他的杂记,感觉亲切的同时,也从他的经验中受益不浅。世俗一点说,里面阿巴斯谈到很多关于创作的反思,读者可以联想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把这些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逸雯

独立译者

“早晨5点至6点,等着天空一点点透亮。

到它醒透了,我的一天也差不多开始了。”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书不仅与我的工作密不可分,也是我的兴趣之一,因此阅读占据了日常的大部分,也就无法奢侈地挑选场景了。但如果一定要选一个,应该是起床之后吧。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我起得挺早——并非对自己严苛,实在是没有赖床的能力。分享一个早起人共有的秘密吧:早晨5点至6点,是天空将醒未醒的时分,最美。我在这个时间段起身,一般就会缩到沙发上翻几页书,等着天空一点点透亮。到它醒透了,我的一天也差不多开始了。另外,清晨的思路最清,环境最静,容易读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因阅读是日常,所以不会考虑为场景匹配书。除了虚构类的作品如今几乎不碰(对长篇小说总是缺乏耐心,也就渐渐丧失了阅读它们的能力),其他题材、体裁的涉猎似乎很杂。不过,从早晨思路清畅的角度来看,思辨性质的阅读似乎最合适。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我几乎不看电子书。这当然也不是什么值得标榜的事情,我只是比较顽固而已。我是个数学不太好又散漫的人,也不太在意数字,所以从未计算过。我还有个坏习惯,常常同时读几本,一本没读完就去向下一本了,很乱来。不少书都没善终,也就不好意思数了。

??

逸雯的近期书单

最近让我有晕眩感的一本,是薇依的《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这不是我阅读薇依的第一本,却是最通的一本。通是指我感受到了共振,产生了对话和交流。世间最美的时刻之一,是“读进去”的那一刻,何况你知道自己在跟伟大的思想对话。

另一本是斯坦纳的《语言与沉默》,未读完,但同样有幸福感,也会出汗——好的作者既是老师也是镜子,返照自身的无知。其实我并不完全认同他的某些观点(小心谨慎地),但我钦佩他的博学。一位文体大师。书里的文章基本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放在当下却毫不违和。这就是经典的特质。重读之必要,也就在这里。好作品历久弥新,每一次阅读都是擦拭。

另外,这两本似乎可以对照阅读,别有生趣。

何叶

杂志编辑

“睡觉前手边没有书,

是不可想象的。”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通常每天睡觉前躺在被窝里看书是最主要的阅读时间;平时出差频繁,从飞机起飞到用餐之前会看一部电影,然后就全程看书了。我觉得坐长途飞机看书特别爽。

最近两年习惯了看Kindle,所以几乎出门都带着了,坐地铁也看。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从小到大都是睡前在被窝里看书,这是一个习惯了,睡前手边没有书是不可想象的。飞机上看书当然了,没别的事可做啊。睡前一般看半小时-5小时不等,看困不困,故事激动不激动……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我通常就看两种书,艺术类的(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家个人的)和小说(文学小说也就是名著类的,和消磨时间的悬疑小说科幻小说等等,看口味变化而定)。我是“分时狂热型”的人,有段时间突然迷上科幻小说,就会把市面上可以买到的经典科幻小说都买来,看上好几个月的这种人……

睡前看艺术类的多,外出旅行或出差多看小说类的。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艺术类或比较艰涩的书一定要看纸质的,觉得电子书前翻后翻找东西太麻烦了。小说类的现在习惯了电子书。年平均35左右吧。

??

何叶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看好朋友苏娅写的《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她是我最重视的朋友,她在大理的生活以及她的朋友,对我来说都是希望贪婪吸取的某种精神养分,何况她的文字和想法都是金子般的。

一个日本人,一家人在大理一起实行自然农耕法,他的经历、生活方式、思想,通过和苏娅的交谈形成碰撞,变成了特别有意思的文字。

《蒙克与摄影》:我非常喜欢蒙克的绘画,特意去奥斯陆他的博物馆认真看过每一幅画,像一个神经病的人的阴郁世界,他独特的色彩也仿佛是能滴下粘稠液体的。也是在那里,我知道他也是最早涉足摄影的艺术家之一,在绘画中巧妙使用摄影的技巧,所以对这部分很感兴趣。

《那不勒斯四部曲》:女性主义的故事,几个女性的一生。一开始我只是好奇地想看一本小说,结果这本意大利作家写的人物故事,太意大利了,那种编织故事的手法和语言的节奏感,就像你走在罗马街头、威尼斯巷子里听见的那些吵闹人声一样,有风味。

《侠隐》:张北海的民国北平味儿小说,味道肯定比改编的电影要好,特别喜欢里面平静温润的侠义情怀——没错,侠义也能是平静的。

龙红紫娓

softmountains创始人

“睡前的时间读书,

就像进入另一个世界,像一种冥想。”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通常习惯睡前翻翻书,如果时间不紧,会选择坐地铁带上一本书读。周末有空的时候,会带本书或笔记本,去找个咖啡馆看书。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睡前比较安静,也可以通过阅读暂时从当下抽离,清理自己的思路。这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像一种冥想,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启发,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说的那样:“Booksareawayofbeingfullyhuman”;每次会看40分钟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题材和体裁的书最合适?

喜欢人物传记,经典文学,商业和人文方面的书,还有时尚杂志。不会因为场合去特意选择题材。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更喜欢纸质,有种循序渐进的感觉。但因为经常在不同城市生活,考虑到纸质书不便于移动,倾向性选择电子书,除了时尚杂志。每年会读十来本书,希望自己多读一点书,但也不盲目追求数量,那没意思。

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儿,不过,选择读什么书也很重要。在谁都可以出本书的时代,选择读一本好书,就显得很重要。不好的书,读了,没启发不说,也许还会误人子弟。所以,选择读什么,不读什么很关键。

??

龙红紫娓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读苏珊·桑塔格在《滚石》杂志上的一个采访。她对疾病、摄影和当时的社会现象的看法很有意思。

近期读了电子版的Nike创始人传记《SHOEDOG》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像和同道中人的一场深入真挚的私人聊天,很有共鸣,也让我思考蛮多,有时读到某段会情不自禁落泪。

??

咖啡馆是最好的书房

▲LouisAbel-Truchet,CaféTheagilerabbit,Montmartre,-

咖啡馆与作家之间的暧昧关系,实在由来已久。无论是巴黎的花神咖啡馆,还是布达佩斯的中央咖啡馆,在很长一个时期都是作家们聚在一块写作、阅读、社交,乃至悄然滋生出爱恨情仇的“第二书房”。

考究的建筑风格、咖啡豆与甜点的馥郁香气、神情各异的来往路人,总能给他们无穷灵感。而咖啡馆自带的白噪音既不过于喧闹,也并非是绝对的寂静,是许多爱书的人选择坐下来阅读片刻的最大原因。

索马里

图书编辑

“咖啡馆的早晨是一种livingexperience,

大家在一起创造一种‘今天很崭新啊,

做好准备接受一些新东西’的氛围。”

通常习惯于在哪个场景阅读?

早餐在(咖啡馆)餐桌边,或者在书桌边……(其实我是那种随时随地都会想要阅读的人)。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下读书?每次会看多久?

咖啡馆的早晨是一种livingexperience,大家在一起创造一种“今天很崭新啊,做好准备接受一些新东西”的氛围。在自己书桌前的阅读,则更是一种recluseexperience——我喜欢和伴侣一起坐在书桌前面看书,因为即使有枯燥或不耐烦或走神,也可以通过对话让自己的精神放松,继续回到书中。

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年阅读量大约多少本?

纸质书,always。身为编辑,工作阅读+个人阅读,每年无论如何都会超过50本。

??

索马里的近期书单

最近在重读《九人》。因为一直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baoa.com/mbtx/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