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民国玉玺旧事揭秘保山新闻网
腾越侨商“亦成记”商号总经理马登高一九二九年三月(民国十八年)献赠翠点梅花玉琢治“中华民国之玺”和“中国国民党之玺”,是腾冲民国时期及翡翠玉石业界最重要的事件和史实。过去半个多世纪对两岸来说却是鲜为人知。 二〇一二年, 主席马英九当选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宣誓就职时首次亮出了“中华民国之玺”的真身,过去从不裸露现身,即使重要仪式,也是黄绸严裹,后经台故宫博物院、国父纪念馆、云南同乡会、珠宝玉器古玩协会的专家学者潜心挖掘,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馆考证核实,确认党国双玺的翠点梅花玉原石材料是由马登高献赠无疑。并由献玉人之子、九十一岁的马茂柄先生追忆写出了完整的当年献玉琢玺的历史事实。 随后,台湾《云南文献》、《珠宝界》和相关媒体,谷歌、百度、腾讯等网络,北京《中国宝玉石周刊》、《东方珠宝》、《香港大公报(网,)》,《明天视野》《云南侨务》《腾冲文化》、《腾冲文创》等杂志、保山市档案馆等都作了披露报道,腾冲文史资料第十一辑也全文刊载,公之于众。沉封隐没了近一个世纪的史实终于大白于天下。 二〇一七年二月十五日, 主席洪秀柱亲自复函马家后人,并由党主席、秘书长、执行长、党史馆、行管会等十多个部门负责人签批,特许在复函上加盖马登高献玉琢治的“中国国民党之玺”,该玺每四年党主席换届当选就职宣誓时使用一次及重大勋奖外,其余典仪从不使用,更无用于民间个人之例,党内能见其真身者甚稀,非经党主席、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或中央委员会核准,不得使用。此次对马氏复函用玺,实属破例,特别批准。既是对马登高先贤献玉琢玺之善举的褒扬肯定,同时也是对马氏子孙后人的安抚纪念和传家之典。 在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给马氏子孙的复函中说“……经本党党史馆同仁考据,因(时日久远),变乱纷呈,资料佚失,为求审慎,往后本党关于该玺(史实)之叙述,拟採(马登高、陈济棠)两说并陈方式……”。即琢治玉玺的翠点梅花玉系献赠,没有收一分钱,成本费用完全由马登高承担。而派员寻玉的车马差旅、吃喝应酬、运送石料至南京的开销等,则由陈济棠打点。体现了客观包容公允的精神,既肯定了马氏献玉在先,又保留了陈氏转玉在后的时序史实。 随后,中新社记者就双玺史实采访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负责人,确认玉玺石料来源采取马登高无偿献玉在先,陈济棠转运交玉在后的”两说并陈“的结论。并将相关忆文,历史照片等资料增订至中国国民党党史案卷。该负责人表示,如果有新证出现,党史馆也将做相应修证。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台湾玉文化学者、相玉学教授周经纶先生,台湾故宫博物院玉器研究专家傅乐治先生,多年来不懈努力,在两岸做了大量的调研取证工作,从玉石厂的源头到翡翠文化发祥地的腾冲,从当事亲历者的后人及重多文字中寻找出珠丝马迹,同时也得到了腾越旅缅玉石厂百岁耄耋老先生明德盛的认证,他是玉石厂掌故和滇缅钱币交换历史的活宝。还有现场亲证记录人王开国举人、刘明德先生后人的协助,由献玉人之子、九十一岁高寿的马茂柄先生追忆写出了当年献玉的完整经过,最终揭示披露了这段隐没沉封了近九十年的厚重史实。 后继资料显示,翠点梅花玉剩余石料琢治了一件“中国国民党之玺”。当年国务会议议决时只定下来要琢治中华民国之玺,并没有提到琢治中国国民党之玺。陈济堂派员寻玉找到马登高时也只提说到要琢治国家大印,也没有提到要琢治党玺。是马公献赠的翠点梅花玉送到南京后,经过铸印局多位专家的相玉斟酌,选择取舍,先以 的一截用作国玺料,剩下的一截本着“大圭不琢,美其质也”,“不敢暴殄天物”,保留其玉石完整硕大,庄严庄重之精神,决定把剩下的石料琢治中国国民党之玺,成就了翠点梅花玉因材施艺的 用途,也成就了党国双玺孪生并蒂的佳话。 戊戌年春节,中国国民党主席吳敦義题书赠90年前捐玉琢治民国双玺的先贤馬登高之子,如今乃健在的93岁的茂柄老翁。用非常漂亮的古隶書写了两帧联辞: 一:滇省腾越五棵樹馬氏 茂柄翁 古贤献璞治民国双玺 百年情怀载家国史册 戌戍年春 中國国民党主席吴敦義 二:滇省騰越五棵樹馬氏 茂柄翁 遠贤献寶治民国双玺 玖拾载還历史本源 璠璵美哉扬天下為公 六佰年献家国情怀 戌戍年春 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義 纵观吴敦義主席的辞联,字体用厚重的古隶書写,文辞的内容客观包容,严谨公正。其中 联的下联肯定了当年先人献玉的史实,并存藏国民党党史案卷暨国史馆。第二联的上联说了献玉史实淹没九十载后终于真相大白于天下。下联记述腾越五棵樹馬氏始祖馬衛落籍腾越繁衍二十六代,历六百余年,出就了22位将军,平叛戌边保疆,历代有功于國。揚天下為公则指馬登瀛追随孙中山先生為民国革命牺牲。馬登高追随家兄遗志献赠翠点梅花玉琢治民國双玺的初心诚心公心忠心。 吴敦義主席在当选任职后多次研读民国双玺史料,并听取相关专家学者的介绍汇报,於地方选举的百忙之中在戌戍春節题写了联辞赠送茂柄老翁,表达了对腾越馬氏先贤献玉琢玺及后裔的赞誉感谢问候。 台湾国史馆,中央研究院,国父纪念馆,国民党党史馆,云南省社科院,云南省档案馆,保山市档案馆,腾冲市档案馆,腾冲市文史资料委员会,腾冲市博物馆,腾冲翡翠博物馆等都完整的收存了腾越侨商马登高先生当年献玉琢玺的这段历史真相的文档资料,永远存世并留给后人。 献玉琢玺回忆录原文见: 台湾《云南文献》第46期 《腾冲文史资料》第11辑 作者简介: 马宝忠,云南腾越人氏。 史学硕士、研究员、翡翠历史文化学者、“中国珠宝业 专家学者”称号、“昆明好人”、“感动腾冲当代名人提名奖”。中国工美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宝玉石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珠宝协会第三第四届秘书长,副会长。著述有《玉出云南考》,《明清不是硬玉翡翠的发现时期》,《失落的文明一一古滇国考古大观》,《云南古代艺术珍品集》,《云南少数民族白银的使用历史和现状》,《云南少数民族馆藏服饰》,《寻找香格里拉》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baoa.com/mbpz/10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曾写下4封遗书的铁血政委,已赴新疆工
- 下一篇文章: 鲜为人知的民国玉玺旧事揭秘保山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