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新模式,流动宣展进基层辽宁省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2.html 在偏远的辽西有这样一个地方,它叫贺杖子乡,位于葫芦岛市建昌县,这里群山环绕,常年缺少降水,十年九旱,可以说是基本靠天吃饭,恶劣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整个乡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为交通闭塞,这里的农民百姓没有良好的知识和信息来源,精神文化生活极其匮乏。 年,辽宁省文化厅全面贯彻中央扶贫开放方针政策,定点帮扶贺杖子乡,全力以赴投入帮扶工作。自年起,更是把帮扶对象精确到贺杖子乡火石山村,实施精准帮扶。近十年来,省文化厅为当地乡村百姓尽职尽责送去温暖关怀,带来了文化、教育、科技知识普及的成果。通过扶持乡、村公共文化软硬件基础设施,拓展农民致富发展渠道、打造文化惠民活动等系列举措,满足了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渴望和需求,使贺杖子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得到了全乡多名百姓的肯定和赞许,文化厅多次被评为“辽宁省扶贫先进单位”。 为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省文化厅文化惠民进基层活动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职能,年7月6日至7日,辽宁省博物馆送展小组继年送展进乡村之后再次来到葫芦岛市建昌县贺杖子乡,这是流动博物馆今年第八次送展进基层。依托新购置的流动博物馆宣展车的科技展示平台,真切地把文物知识、历史文化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沈阳距建昌县贺杖子乡公里,来回车程达公里,驱车十余个小时,路途颠簸,舟车劳顿,但一想到偏远贫困地区的村民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热忱,他们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能够改变贫困的命运走向更美好生活的时候,我们每名文博工作者都精神抖擞,浑身充满了正能量,可以说这次流动博物馆走进基层活动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把文化送到了老少边远地区。 此次送展活动所展示的辽博流动博物馆宣展车是目前拥有大型流动博物馆宣展车的全国第四家、东北首家文博单位,车外LED大屏幕循环播放介绍辽宁省博物馆发展历史的宣传片。车内一侧配备五个透明触摸展柜,分别展示了辽博依托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唐代簪花仕女图、辽代双陆棋、金代二骏图等馆藏精品文物为创作范本自主研发的文化创意产品;展柜的另一侧为分屏异步透明触摸屏,观众可以自由触摸、点播自己想要了解的辽博资讯和其他精品文物信息,中间的壁挂式一体机循环播放《姑苏繁华图》三维动画,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古时苏州繁华喧闹的昔日盛景。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悠久灿烂的历史,讲解员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向前来参观的每位乡村百姓讲述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希望他们能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增加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动力。 在流动宣展车的外面设立了介绍具有辽宁地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辽宁千年文脉》、辽博新馆推介以及文化遗产日等相关内容的宣传展板。通过运用高科技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图片、文字为载体的展板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辽宁的地域文化以及博物馆相关知识。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前来参观的贺杖子乡中心小学的师生、乡政府工作人员、村民免费发放了《辽博之声》、《辽代陶瓷》、《明清瓷器》、《明清玉器》等宣传资料,为他们提供了精神食粮,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恬静的乡村生活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在活动的尾声,辽宁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马宝杰向贺杖子乡中心小学的校长赠送了《辽宁省博物馆》、《撷萃摭珍》、《走进辽河文明》等辽博馆藏精品图书。 辽宁省文化厅驻火石山村扶贫工作队员、火石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强和刘建,分别来自辽宁省博物馆和辽宁省图书馆,他们说:在脱贫攻坚阶段的贫困地区,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当地群众的热切愿望,这次辽博发挥窗口单位的优势,将流动宣展送进乡村,可以说是为当地农民群众送来了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依托高科技多媒体技术的流动博物馆宣展车来宣传展示历史文化和科技知识的方式,我们都感到非常震撼,更别说是整日劳作的乡村农民了,以后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把精神文化扶贫作为驻村扶贫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贫困山区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表示:按照省文化厅全面推进流动文化服务的总体要求,辽博将坚持流动服务常态化,依托流动博物馆宣展车的服务平台,持续深入地开展更多、更好的流动文化服务活动,不断地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baoa.com/mbcd/4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马保国被KO为何叫好声不断传统武术要正
- 下一篇文章: 辽彩新韵玩陶集辽瓷续篇出版座谈会暨新